4月中旬以来,首钢水钢能源事业部无人机巡线投入试运行,改变了人工巡线模式,有效提高了巡线速度和精准度。
能源事业部供电作业区综合班外线组负责水钢供电线路的巡查与维护,建厂以来,一直沿用人工翻山越岭、跨沟过河的方式,巡查每一基杆塔之间的线路。
人工巡线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进行线路铁塔部件是否完整、螺栓是否松动、有无异物或者障碍物等检查。目前,水钢供电线路分别引自北郊变和水城变110千伏架空线路6条,公司内部6千伏~35千伏架空线路45条,合计总长度超过126公里,多为跨山、跨公路、跨铁路线路。因此,常规的人工巡线存在着困难,且人工巡线面临着效率低、风险高等问题。
据了解,能源事业部主要由5名巡线人员对126千米长的线路进行巡线并维修,1个月只能进行1次全覆盖检查,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线路隐患。综合班外线组组长吴国喜说:“我从事巡线工作2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用人工巡线,山上的树木比较茂盛,里面有蛇和其他小动物,容易对巡线人员造成伤害。”
今年3月份,能源事业部派遣供电作业区的4名职工到外培训学习,在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取得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4月中旬,无人机巡线开始投入试运行。
采用无人机巡线,具有机动灵活、覆盖范围广、巡视效率高等优势,弥补了传统人工巡线中存在的不足。使用无人机巡线输电线路,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对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导地线等设备进行观察,不会受到输电线路所在地形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巡线的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风险。同时,针对人工无法作业或者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输电线路地段,他们可借助无人机开展日常巡线,机动性和安全性较高。无人机在巡线的同时,可以实时同步传输数据给地面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巡线内容信息可及时判断巡检结果,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隐患及缺陷解决措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综合班外线组职工李玉说:“自从使用无人机之后,我们的巡线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以前最快5小时~6小时才能巡完的线路,现在1个小时左右就巡完了,在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作业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无人机巡线工作运行以来,解决了巡线距离长、工作量大、步行巡线效率低等问题,之前一次全覆盖巡检需一个月时间,现在缩短到10天之内,大幅度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且巡线精准度得到提高。通过引进无人机系统,建立了水钢的输电线路数字模型,实现全自动定点巡航、数据自动上传和分析,可增加巡线频次,减少供电线路事故发生,且输电线路全流程无需人员干预管控,实现本质化安全管理目标,为水钢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