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喷煤工段,主任储陈伟认真检查着设备,他面带笑容地说:“现在煤粉质量提高了,煤粉粒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小于200目占比达到了70%以上,高炉配煤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炼铁厂积极践行“销售最大化 费用最小化”方针,通过技术创新,QC攻关等,深入开展降本增效,降低焦比,提高煤比等攻关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果。
为进一步提煤降焦,炼铁厂群策群力,客观分析情况,跟踪现场数据,以“在提高煤比过程中,煤粉粒级是煤粉充分燃烧的关键因素”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展开调研活动,从设备、工艺等方面入手,积极寻找改进方法。调研后,“铁人QC小组”,确立了将《提高喷吹煤粉小于200目粒级比例》作为QC攻关课题。
铁人QC小组组长储陈伟说:“我们不仅要敢想、敢干,更要紧密联系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科学、团结地干才能出成效。”
小组成员立足岗位,目标明确,通过对喷煤工艺的现状分析以及同行业的数据对比,得出炼铁厂小于200目的煤粉粒级占比仅达到63%,距离同行业的指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组继续对整个煤粉喷吹系统进行调查与梳理,收集了相关数据,利用 “头脑风暴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研讨分析,找出了影响煤粉粒级的末端因素,通过要因确认得到:影响煤粉粒级的主要因素是磨煤机分离器的叶片开度、原煤可磨性差异和磨辊加载压力。
针对影响煤粉粒级的要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积极研讨分析理论,从多方面入手,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实施对策。对策制定完成后,小组各成员担起责任,明确分工,对各自负责内容进度严格把关,落实做好工作分析总结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力合作,保证逐项顺利实施。
围绕磨煤机分离器的叶片开度研究,小组成员以周为单位,使用同一煤种,对分离器叶片设置了不同开度,及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发现开度为 8-10之间(即分离器角度在130度左右)煤粉粒级最佳可稳定在70%以上。
针对原煤可磨性差异问题,小组遇到了一些难题:取可磨性较差的原煤进行生产,发现无论如何调整工艺流程,煤粉粒级均难以达到70%的目标。甚至出现了:“原煤质量不高,是不是煤粉粒级就无法达标?”的声音。但通过激烈讨论后,小组决定还是要直面挑战。
小组继续展开试验,通过不断调整烟煤与无烟煤比例,将可磨性较差的无烟煤与其他无烟煤混合使用,最终通过烟煤与无烟煤配比的调整得到了最佳上煤比例,当磨机压差持续波动或高位不减时,及时联系上煤工调整无烟煤的混合抓取比例。原煤可磨性差异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在工艺流程方面,小组成员通过调整磨机压差、液压站压力、风机频率的方式,来控制磨辊的加载压力,随后又针对原煤的不同性,找到了各个煤种的最佳的压差区间,确保磨辊有足够的加载压力,将粒级水平稳定在70%以上。
小组成员严格遵循《喷煤车间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紧跟对策实施进度,严抓对策实施质量。经过半年的共同努力,200目以下煤粉粒级占比达到了平均72.2%的好成绩,得益于喷吹煤粉的粒级的改善,炼铁厂全年完成煤比167.5kg/t,年度提高3.8 kg/t,创效1230万元。
喷煤班长王鑫说,现在生产更加稳定了,煤粉质量更好了,我们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大家都感到十分高兴。
未来,炼铁厂将持续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创新改革,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解放思想,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