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SI《双碳周报》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院(CMISI)是我国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产业研究、低碳政策研究、低碳科技跟踪、低碳项目咨询、低碳标准制定、低碳宣传推广的单位。CMISI低碳研究团队定期跟踪国内外行业低碳发展动态、低碳政策标准、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专利研究、碳市场运行、CMISI低碳实践,形成双周定期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资讯快报《双碳周报》。
CMISI《双碳周报》完整版将定期发送给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为更好地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CMISI将摘编《双碳周报》部分内容分享给广大读者。以下为CMISI《双碳周报》2022年第16期(总第26期)内容摘编。
行业动态
7月2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3号)。本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共计72项,其中,钢铁领域共计获批4项,均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之一编写。
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了当前行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机遇、挑战,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开展的重点工作。
8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8月15日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送2022年国家专项工业节能监察任务,12月15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8月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分三步走:焦化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到2035年具备减碳30%的能力,最终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7月30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针对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一是实现“碳达峰”需要更加注重能源消费环节。二是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实。三是“绿氢”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大战略关键技术。
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蓝皮书》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记录。
政策标准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号)。《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我国工业领域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部署,提出“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的总体目标,明确以调整结构、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低碳技术、数字化转型为六大重点任务,实施重点行业达峰、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等两个重大行动,有效推动“十四五”“十五五”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8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1号)。《办法》指出,中央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境外生产经营活动也应严格遵守所在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办法》指出,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动态分类监督管理,按照企业所处行业、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
技术项目
8月1日,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含氢能的零碳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实用化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8月4日,河钢集团与宝马集团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标志着钢铁行业与汽车行业联动减碳跨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
碳市场
7月25日至8月7日交易期内,全国碳市场活跃度仍较低,碳配额(CEA)成交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为58元/吨,总成交量大幅上升,为43.60万吨,总成交额2625.87万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13.60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为30万吨。
7月25日至8月7日交易期内,北京碳市场成交均价基本保持稳定,最高均价为90元/吨,碳配额成交量仅2.24万吨;上海碳市场成交均价在61元/吨左右,成交量较上一交易周期小幅上升,总成交量仅0.65万吨;湖北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基本维持在48元/吨,总成交量较上一交易周期有所下降,为12.87万吨;广东碳配额(GDEA)成交均价至78元/吨左右,成交量大幅上升,总成交量仅205.2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