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科学技术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马钢300t转炉高效长寿复吹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08-08 13:43:06

来源:冶金信息装备网

浏览3296

本文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t复吹转炉存在顶枪供氧强度偏小、底吹强度弱、终渣全铁含量高、碳氧积波动大等制约炉机匹配、钢水质量提升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复吹转炉经验,在理论计算、数学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了马钢300t转炉喷头参数,确定了底吹供气强度,对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操作、炉底结构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实现了强底吹下高效吹氧,炉龄超过7000炉,有效底吹近100%,终点碳氧积、活度氧、终渣w(TFe)分别降至0.00137、454.8×10-6、16.66%,磷分配比达124.82,冶金效果显著。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十一五”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炼钢项目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主要由2座KR铁水预处理装置、2座30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1座钢包精炼炉、1座RH真空精炼炉、2台直弧形高效板坯连铸机组成,于2007年9月正式投产;二期工程新增1座30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1座钢包精炼炉、1座RH真空精炼炉、1台直弧形高效板坯连铸机,新增转炉2012年建成投产。

2015年以来,随着对大型转炉工艺认识的不断提高,借鉴国内外同类转炉经验,对顶底复合吹炼工艺进行了积极探索与调整,实现了高效长寿复吹,取得良好的效果。

1顶底复合吹炼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连铸在线调宽技术的广泛应用,转炉冶炼周期成为制约炼钢产能释放的瓶颈。与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相比,马钢300t转炉冶炼低碳钢时,在弱底吹阶段终渣全铁质量分数超过18.0%,在缩短冶炼周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钢水的品质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如下:

1)顶吹供氧强度小,冶炼时间长,生产效率不高;

2)炉役碳氧浓度积在0.00211~0.00308内波动,后期平均值超过0.0030,制约部分钢种生产;

3)熔池搅拌力弱,转炉冶炼终点P、S在渣钢间的分配比不高;

4)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活度氧偏高,部分炉次甚至超过1000×10-6,残余锰含量低;

5)转炉终渣全铁含量偏高、熔点低、过热度高,炉衬侵蚀过快、炉底厚度波动大。

2高效长寿复吹技术研究与优化

2.1氧枪喷头参数优化

氧枪是顶底复吹转炉的重要设备,氧枪喷头参数、操作模式对冶炼工艺、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均有很大影响。基于马钢300t转炉系统铁水条件、连铸周期、操作要求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其目标供氧流量为64000~67000m³/h,以提高氧枪射流能量,供氧流量、滞止压力合理匹配为核心原则进行新喷头设计。

对比同类型300t公称容量大型转炉,氧枪枪体直径基本为406.4mm,而马钢300t转炉枪体直径为355.6mm,原6孔喷头布置较为紧凑,确定优化后采用5孔布置,综合考虑氧气管网安全运行、一次除尘能力、脱P效果等因素,在原喷头基础上适当提高出口马赫数,扩大喷孔倾角,优化前后喷头参数见表1。

99feb2c2a24901699a7f22f45585de9e.png

优化前后喷头的射流特性及其与熔池作用情况见表2。表2中L为氧射流对熔池的穿透深度,根据式(1)FlinnA公式计算;L0为熔池深度(1.9m),在典型枪位供氧流量64000~67000m³/h下,即前期2.6m、中期2.3m、后期1.9m下,L/L0对应为0.59~0.62、0.63~0.65、0.69~0.72,较优化前提升0.06左右,与文献研究的同类型转炉一致。

a9f1eb57fa9504dbdfb475a6059798c1.png

式中:L为穿透深度,cm;H为枪位高度,cm;dt为喷头喉口直径,cm;P0为滞止压力,MPa;θ为喷孔倾角,(°)。

770acddf52582b2c4c4f7c4eb9b4a963.png

顶枪流量为64000m³/h时,不同枪位下氧射流能量、熔池混匀时间关系见表3,优化后喷头顶吹射流能量提高12%左右,熔池混匀时间降低约5.5%,若提高供氧流量至67000m³/h,由式(2)、式(3)可知,顶枪射流能量将增强,混匀时间进一步减少。

顶吹射流能量及混匀时间根据文献TsuyoshiKai等公式计算,公式表达如下:

f02ebfbd9d10431fa95c2177354ed577.png

式中:εvt为顶吹射流能量,W/m³;VL为金属体积,m³;Qt为氧流量,m³/min;n为喷孔个数;M为氧气分子量;de为喷孔出口直径,m;θ为喷孔倾角,(°);H为枪位高度,m。

230954f06b88dab460d1f092140a84a9.png

式中:τ为熔池混匀时间,s;εvb为底吹射流搅拌能量,W/m³,纯顶吹时为0;L0为熔池深度,m。

4ea40098797309813e511bf25841207f.png

2.2底吹强度的优化及应用

2.2.2底吹强度的选择

顶底复吹转炉是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炼钢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新工艺,冶炼方式兼有顶吹法和底吹法的优点,目前国内大中型转炉几乎都采用复吹工艺,底吹强度多为0.03~0.08m³/(t·min),优化前马钢3t00转炉也在此区间。随着对顶底复合吹炼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创新了不同的复吹工艺,例如法国LBE,美国的Q-BOP、新日铁STB、LD-OB,JFE的LD-KG,德国K-OBM等技术,其普遍规律均是随着底吹供气强度增加,搅拌效果明显改善。

对300t转炉复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底吹强度对熔池死区(搅拌不充分区)的影响见图1,总体趋势是随着底吹供气强度增加,死区面积减小,底吹供气强度提高到0.20m³/(t·min)时,死区降低57.30%,并且死区降幅趋缓。

e6f1d3bf09c8c80065a20d7381243bb1.png

文献表明随着复吹炼钢工艺底吹搅拌强度的提高,熔池混匀时间缩短,当底吹搅拌强度超过0.20m³/(t·min)时,熔池混匀时间减少不再显著;在提高动力学效果的同时,兼顾底吹气体对底枪及周边耐材冲刷的负面影响,马钢300t转炉最终选择将底吹供气强度提高到0.20m³/(t·min)。

表4为顶枪流量为0、64000m³/h时,不同底吹强度、枪位条件下有效搅拌能量与熔池混匀时间的关系,在顶底复合吹炼条件下,供气强度0.20m³/(t·min)时,混匀时间较0.04m³/(t·min)减少超过30s,底吹强度增大对缩短混匀时间作用明显。顶底复吹搅拌有效总能量及其混匀时间根据文献计算,见式(4)、式(5),不同状态下熔池混匀时间由式(3)计算。

bc0e3a5b6185bc32584ad3e878c06632.png

式中:εvb为底吹气体搅拌能量,W/m³;Qb为底吹气体流量,m³/min;Tn为吹入惰性气体温度,K;TL为熔池金属温度,K;VL为金属体积,m³;ρL为金属密度,kg/m³;h为熔池深度,m;P为炉膛压力,kg/㎡;ε总为顶底复吹搅拌有效总能量,W/m³。

8199a3f2bb3b146bc3182e9ff46624f6.png

2.2.2底吹应用

1)采用气流反作用冲击力小、冷却能力强、抗熔损、防堵塞环缝式底枪。

2)开发独立控制底吹元件条件下的转炉强底吹冶炼技术,单个底吹供气元件均设置独立气体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可在0.02~0.20m³/(t·min)内调节底部供气强度。

3)供氧总量0~25%时,适当提高底吹强度,改善动力学条件,促进成渣,加强脱磷传质;供氧总量至25%~65%时,碳氧反应作用下的自然搅拌开始增强,降低底吹强度;随着冶炼的进行,温度升高,脱碳速度逐渐增大,碳氧反应进入剧烈期,熔池搅拌充分,同时考虑底吹对测温、取样的影响,供氧总量至65%~85%时,底吹搅拌强度调至较弱模式。

4)吹炼后期,副枪测温、取样后,碳质量分数小于0.35%时,碳氧反应明显减弱,CO对钢液的搅拌能力下降,调整底吹进入强搅模式至终点。

5)后搅,保证终点停氧后的静搅。最大限度地降低终点活度氧,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钢水质量。

2.3吹炼操作

1)转炉热平衡联动。以转炉基本热平衡为基础,根据铁水温度、硅含量、冶炼钢种与废钢配加量协同联动,转炉热量富余15~35℃,铁水比不足时,前期加焦丁,进行炉内化学热补偿。

2)转炉供氧采用变枪位、恒流量的操作方式,顶吹流量64000~66000m³/h。

3)采用“高-低-低”吹炼模式,开吹枪位2.5~2.7m,脱碳枪位2.2~2.4m,后期枪位1.7~2.0m。

4)开吹即加入石灰总量的35%~70%、轻烧白云石一次性全部投入。

5)吹炼过程矿石连投,石灰剩余量在供氧量达70%前加完。

6)吹炼末期压枪,枪位视炉役阶段而定,炉役前期1.7~1.8m、中期1.8~1.9m、后期1.9~2.0m,加强搅拌,降低氧含量、提高金属收得率。

7)后搅时间60~120s。

8)根据转炉冶炼各阶段的特点及主要任务,设定典型底吹模式见表5。

22b4ad48e3e7346151702534f2ab030e.png

2.4炉底结构优化

转炉冶炼低碳、低磷钢时,钢水及炉渣的高氧化性导致炉底及与之毗连的熔池区域侵蚀严重,炉底大幅上下波动,造成复吹转炉底吹元件堵塞、搅拌效果下降,有效复吹比降低,炉底结构形式对使用效果有直接影响。

转炉炉底通常采用“环形设计,返平翻身”,即由炉身镁碳砖、熔池平砌镁碳砖、炉底返平镁碳砖及圆形炉底镁碳砖组成,如图2a所示。“返平翻身”段对钢液的阻力最大,应力集中,镁碳砖熔损快;在后续维护过程中,炉底较难保持“中间凹、边缘凸”的理想状态,复吹搅拌效果不佳,有效复吹比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炉底采用球形设计,圆形炉底砖依次通过炉底弧形过渡砖、熔池弧形过渡砖向炉身区域过渡,使得圆炉底与熔池形成一个球形整体,减少钢液环流阻力,分散炉底及熔池应力,降低了镁碳砖蚀损,具体见图2b。

5f1e3736acbfa31fbd0de408c4dfd3d2.png

由文献可知,[%C]·[%O]=mPCO,在1600℃及1.013×105Pa条件下,m=0.0025,m受温度影响极小,碳氧积几乎与PCO成正比因此,强底吹有效降低了搅拌气泡中PCO是导致碳氧浓度积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

2)转炉终点平均氧质量分数由603.6×10-6降至454.8×10-6,标准差大幅缩小,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优化前后钢水终点氧分布见图4。

8e3c9c6b18d0624db03a276fa5d3b6b5.png

668704e01d394cbc7345e685f4394280.png

转炉终点氧的降低是热平衡有效管控与强底吹协同作用的结果;冷轧深冲板的钢质缺陷主要是由钢坯中的Al2O3、CaO·Al2O3等夹杂引起的,转炉吹炼终点钢中的氧是钢中氧化物夹杂的主要来源之一,降低出钢前钢中氧含量,减少脱氧剂使用量,有利于提高钢水的洁净度、降低生产成本。

3)优化后终渣w(TFe)平均为16.66%,较优化前的18.20%降低了8.46%,见图5。钢水中的[O]与[Fe]发生反应:[O]+[Fe]=(FeO),当钢水中的[O]含量较高时,与之平衡的终渣w(TFe)也将上升,反之亦然。

3857faa94d9ed29ec12b54d822bf6427.png

4)在碱度R基本相当的条件下,优化后渣钢间磷的分配比(LP=w(P)/w[P])为124.82,渣钢间硫的分配比(LS=w(S)/w[S])为9.35,优化后动力学条件优越,终点钢水中磷、硫的更接近平衡状态。

5)在铁水中Mn质量分数(0.150%)基本相当情况下,终点钢水中残余Mn质量分数由0.060%上升到0.091%(见表7)。钢水中的Mn与炉渣中的FeO发生反应:[Mn]+(FeO)=(MnO)+[Fe],当炉渣中的FeO含量较高时,将加剧钢水中锰的氧化损失。由于强顶底复合吹炼炉渣中的FeO含量相对较低,锰在渣-钢间的分配比降低,提高了钢水终点残余锰含量,这对绝大部分钢种是有利的。

f5d498324a29e164502824a0fbb3882f.png

6)采用高效吹氧技术后,常态下转炉吹氧流量达到64000~66000m³/h,平均吹氧时间14.5min,每炉钢的吹氧时间缩短1.1min,补吹比例、氧耗同步降低,见表8。

2e94dc9cce6f97105fb9457e5456ef16.png

  4结论

1)优化后的氧枪喷头,L/L0提高0.060,氧射流能量提高12%左右,熔池混匀时间降低约5.5%,供氧强度可达3.72m³/(t·min)(供氧流量67000m³/h,出钢量300t),基本实现高效吹氧。

2)通过数模研究、国内外经验借鉴,结合自身条件,确定马钢300t转炉底吹供气强度为0.20m³/(t·min),应用中采用强底吹方式,构建了以降低PCO分压为手段的低碳氧积控制技术,炉役内碳氧积降低44.3%。

3)较高顶供氧强度与强底吹搅拌冶炼模式下,熔池死区显著降低,混匀时间缩短到37.5s左右,终点渣钢间磷、硫的分配比大幅提升,更加接近平衡态,低氧位下脱磷效果良好,提升了马钢300t转炉冶炼控制水平。

4)优化后终渣全铁含量、终点钢水氧含量降低明显,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5)在底吹强度0.20m³/(t·min)条件下,转炉炉龄超过7000炉,炉役后期碳氧积控制稳定,全炉役内均能满足高附加值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