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2022年4月20日到4月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为“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与标准息息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从多角度论述了知识产权与标准的关系。《“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如下表)的同时,也提出了“研究和参与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要求。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累计增加值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6.3 | 12 | 5.7 |
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件) | 4 | 9 | 5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 | 2180 | 3200 | 1020 |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亿元) | 3194.4 | 3500 | 305.6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1.6 | 13.0 | 0.4 |
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7.39 | 7.5 | 0.11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百分制) | 80.05 | 82 | 1.95 |
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按件服判息诉率(%) | - | 85 | - |
国内标准化工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在近十年来开始受到关注,但技术创新成果是知识产权和标准形成的基础,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必备手段,标准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手段,三者互为支撑(如下图)。知识产权和标准互动支撑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等角色共同发力。
(1)标准与专利统筹考虑
企业应改变知识产权和标准结合不紧密的现状,将技术标准建设纳入到整个创新体系建设中来,将标准化思想植入研发、创新、产权保护和产品推广的全过程,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现状的标准战略。企业专利的申请尽量申请具有关联性的多个专利形成专利链,一定程度上保证创新成果向专利转化的及时性及专利的高质量,降低了专利写入标准的难度,且能与之对应研制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标准形成系列标准。
(2)用好企业间专利联盟
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关注专利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许可模式,注重专利合作和同行业的专利布局,并积极主导标准制定。掌握核心专利,并围绕核心专利建立专利池,通过专利联盟催生技术标准联盟,让技术更加稳固,并转化成行业竞争力。
(3)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
主管部门应建立并实时更新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库,力求与国际标准组织数据库打通,实现与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局专利信息的对接,整合各标准化组织的专利信息。利用数据库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努力实现专利与技术标准的共同发展。
(4)加大标准国际化工作力度
政府、企业,都要有意识地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主动参与组织治理,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进一步深化与他国的标准合作,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此外,需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国标准协调与互认,加快提升中外标准一致性程度,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