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共性业务和数据需求,但同时面临数据资源碎片化、数据开放权责利不清等堵点痛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办法。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数据空间。”2024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在“关于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前,数据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显示,全国4成数据仅被存储而未被使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质效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产业生态还不完善,需尽快破题起势,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近期,《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下称《行动计划》)等数据产业文件“三箭齐发”,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性获得极大凸显。其中,《行动计划》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的前瞻性系统布局。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从数据要素角度探索数据规模化流通利用的中国方案,将助力构建繁荣活跃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总体上看,我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将分类施策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应用。”张望表示。他举例道,在新材料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有序流通、安全共享和高效利用的机制,为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参与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创造条件;在生态环境方面,可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探索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协同利用和溯源管理,推动产品数字护照、能碳协同、绿色金融等应用创新。
“我国已有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央国企积极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张望表示,从企业内部看,搭建受控、可信、合规的数据流通和开发环境,可打通企业内部单元甚至是跨法人主体间数据共享的堵点卡点,也可以吸引外部专业团队在确保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协同开发利用好数据资源,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从企业外部看,行业“链长型”龙头企业建设可信数据空间,能够更加有效地协同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增强合作信任度,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国际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可信数据空间则重在提升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例如,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基于数据空间的跨国癌症数据共享与AI模型训练、数字产品护照、分布式能源统筹调度等新应用模式,创造新的价值增量。
“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上,企业可以联合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用钢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可信数据空间,实现工艺、原料、设备运行等高敏感数据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高效可信流通,来推动整个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整个应用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某业内专家表示。
要搭建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保护企业数据权益是题中之义。《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下称《意见》)为企业“敢用数”“会用数”“用好数”提供保障,鼓励企业探索市场化、场景化的“授权使用、分享收益”新模式,盘活企业数据资源,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由于数据权益的争议时有发生,《意见》提出有必要建立数据权益流转机制和多元化争议处理机制,确保在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各方权益都能依法受到保护。
此外,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数据局表示,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台子”的原则,树标杆、定标准、筑生态、优服务,推动“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等政策目标落地。
《中国冶金报》(2025年01月0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