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有成效、有挑战、有方向

2024-12-19 11:48:57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浏览116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遵循了科学规律,创新了工作模式,积累了好的经验。”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上,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对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表示肯定。

  超低排放改造取得五方面成效

  当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展顺利,重点区域依然领先,非重点区域明显加快。央企、国企及大型民企改造相对较快,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钢铁行业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和创新性做法,打破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观念,创新思路实施差异化管理。

  该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了5方面成效。

  一是有力促进空气质量改善。2023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带动PM2.5浓度每立方米下降3微克~4微克。与2015年相比,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61%。河北省7个空气质量排进“全国后十”的城市全部退出了后十名。

  二是有力促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钢铁行业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减污同时减少碳排放量约2%。我国引领了全球钢铁工业尾气污染治理方向,建成了世界上最清洁的钢铁生产体系。

  三是有力促进行业治理水平提升、厂区环境改善。通过改造,钢铁企业改变了“傻大黑粗”形象,建成了花园式工厂。多家钢铁企业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实现了“工厂变公园”“厂区变景区”。

  四是有力促进环保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据统计,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超2000亿元,带动了环保治理、环境监测、环境咨询等产业发展。

  五是有力促进工业领域运输结构绿色转型。“钢铁行业是第一个全流程改造的行业,首次将清洁运输纳入指标要求。”该负责人介绍,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由汽运为主,改为铁路、水路、管道等清洁运输及新能源重卡运输为主,大宗物料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提升8%,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当前,我国空气质量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发生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污染减排的边际效应凸显,空气质量改善难度持续加大。”该负责人提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钢铁行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工艺结构以长流程为主,炉料结构以排放高的烧结矿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限制类装备产能占比高,产业链不完善企业数量多。

  二是超低排放改造进展不平衡,导致不公平竞争加剧。一方面,超低排放改造区域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完成改造后吨钢环保运行成本在150元~200元,而未改造的多在100元以下。目前,钢铁行业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环保成本可能加剧不公平竞争。

  三是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质量有待提升。一些企业存在边走边看的观望心理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一些不具备能力的设计施工单位存在工程质量问题。一些评估监测单位专业性、原则性不强,存在评估内容无法支撑结论的问题,影响改造质量和公示进度。

  四是管理薄弱,未能保持超低排放。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已商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撤销4家企业公示、中止2家企业公示申请,被撤销企业在绩效评级、产量调控、融资信贷等方面均会受到不利影响。

  五是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生产台账和在线数据弄虚作假、超标排放、暗排偷放、无组织排放控制不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

  超低排放改造要做到“四真”

  针对当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面临的问题,该负责人建议:

  第一,统筹减污降碳,从结构上破题。具体来讲,一要落实粗钢产能产量“双控”,二要加快退出落后产能、装备,三要大幅减少产业链不完善企业数量,四要调整炉料结构,五要调整运输结构。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既定目标不会改变。

  第三,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超低排放技术体系,指导企业规范化实施改造,力求做到“四真”(企业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

  第四,严格按要求开展超低排放评估监测。评估监测是企业自证达到超低排放的重要依据。评估机构要规范开展评估监测工作,真实反映企业改造情况。管理部门对报告存疑的企业要开展现场调研,对弄虚作假的案例要公开通报。

  第五,保持高水平运行管理,遵守法律底线。钢铁企业要建立长效机制,重视环保管理,强化规范运营管理,不要贪图一时经济利益而放松环境管理。管理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监督帮扶力度,加大超低排放“双随机”检查,针对每家公示企业建立问题台账。

  第六,进一步强化差异化政策,为绿色企业保驾护航。在当前供需失衡、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持续扩大差异化政策应用,环保工作好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做到“有保有压、扶优汰劣”。

  《中国冶金报》(2024年12月19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