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 检定规程》等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4-09-29 17:16:03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浏览396

9月29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发布《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等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专题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耿欣: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近日,总局批准发布了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覆盖铁路交通、医疗健康、环境噪声监测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规范的出台,将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和应用转化,也是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的切实举措。

为方便大家了解上述规范内容,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二级巡视员甄静女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先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304研究所副所长韩义中先生,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张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有关情况,与大家沟通交流,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计量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保证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技术规范是测量活动中,量值传递溯源、计量器具评价的方法、程序、判定等的技术依据,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行为准则,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测试,验证活动和研制相应的装置来确定的,用以解决生产、生活中“测不了、测不准”的问题。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由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我国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包括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计量校准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测量方法的计量技术规范。

我国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共计2077项,部门和地方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发布近3000项部门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这些计量技术规范为保障民生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批次共计9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本次发布的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温度、电离辐射、压力、声学等多个计量专业,面向贸易交接、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这些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相关领域计量技术行为准则,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促进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改革创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模式,巩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创新发展的计量技术基础,为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稳定高效的计量技术服务,为筑基新质生产力贡献计量力量。谢谢。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耿欣:谢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提问:铁路是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请问近年来我国在加强铁路计量管理、支撑铁路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本次发布的计量技术规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二级巡视员甄静: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铁路工作的关注。

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既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又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国民经济大动脉。近些年,铁路在加强自身建设发展、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计量在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客货运输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有力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支撑了铁路高质量发展,维护了国家利益。

近年来国家铁路局针对铁路计量管理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铁路计量顶层设计。依据《计量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发布《铁路计量管理办法》,规定了管理职责、计量器具、量值溯源、计量技术规范等各项铁路计量工作内容。发布《铁路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铁路计量工作的中长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是创建铁路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推动铁路计量技术规范向谱系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建立了涵盖力学、电学、长度、温度等计量专业和机车车辆、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铁路专业,系统、完备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三是建立计量标准。在用铁路专用计量标准1400余项、铁路通用计量标准3000余项,满足铁路各专业计量器具的溯源需求,确保计量器具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四是科学规划计量技术委员会专业布局。在全国铁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已设立的长度、力学电学、衡器容量3个分技术委员会基础上,紧跟铁路行业产业计量测试发展的新需求,积极申请筹建测试分技术委员会,目前已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铁路专用测试设备计量技术规范供给能力。

本次发布的4项铁路领域计量技术规范是铁路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货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在客运方面。本次发布的《铁路机车车辆轮径量具检定规程》两部分,用于检定机车、车辆、动车组轮径尺和轮径测量器,检定结果直接影响车轮几何状态的新造质量和检修质量。规程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轮径量具的检定方法,提高机车车辆运行平稳性和旅客乘坐舒适性。二是在货运方面。本次发布的《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罐式集装箱容积检定规程》,用于检定装运液体和液化气体产品的罐车容积、罐式集装箱容积,检定结果直接关系到容积计量的准确性。规程的实施对于预防危险液体和气体“跑冒滴漏”的运输安全风险,避免因超装超载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保障企业间贸易结算公平公正将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国家铁路局将聚焦4项计量技术规范的宣贯、培训、监督等方面工作,确保计量技术规范在铁路行业更好地实施应用。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医疗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现代医学离不开精准的计量仪器,请问医学领域的计量技术体系是如何布局的?此次发布的影像设备相关《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校准规范》又有什么意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精准的医学计量能力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现代医疗技术不仅依赖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医疗设备的准确可靠离不开精准的计量保障。医学计量作为传统长、热、力、电等专业计量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延伸,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医学领域计量技术体系的构建布局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一、推进医学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医学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由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共同组成。目前,已发布的医疗卫生专用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近200项。医学计量对象包括从最常见的体温计,到心(脑)电图机,再到呼吸机、心脏除颤器,以及生化分析仪器等方方面面。同时,考虑到传统医疗产业格局正向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医疗模式也由过去的“诊断—治疗”模式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模式转变,因此需要继续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急用先行、基础先行、重点先行”的原则,将计量对象进一步扩展到可穿戴医疗设备、康复理疗设备等,不断完善医学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

二、完善医学计量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和完善医学计量标准等基础设施,为医学计量活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坚持自研与引进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医学计量标准设备的供给水平。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计量人才,确保计量活动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医学计量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学科,各级计量机构纷纷成立医学计量研究所、实验室或医学计量团队,医学计量从原来依托分散的传统专业计量逐渐向集中化发展,医学计量服务网络日趋规范和完善。

三、加强医学计量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医学计量意识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积极传播医学计量科学知识,增强医学计量科普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大众了解医学计量、认识医学计量、关心医学计量。同时,借助“520 世界计量日”等宣传活动,开展医学计量惠民进社区,医学计量为民进医院等系列活动,让群众和医护人员切身感受到医学计量对服务民生及保障医疗质量的支撑作用。

最后,对记者朋友关注的《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校准规范》做个简要介绍。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利用磁共振原理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以其高对比度多模态成像,任意方向断层等优点快速发展。但是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荷的使用过程中,性能会下降,因此定期校准十分必要。此次校准规范的发布实施,将规范国内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校准方法,帮助医疗机构更好了解系统性能的变化和差异,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风险和图像质量问题,进一步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中国城市报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工业机器人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用来实现工业的智能化制造功能,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等。那么,请问《工业机器人校准规范》对助力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作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304研究所副所长韩义中:这个问题非常好,正如刚才记者所讲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设备,是衡量产业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对工业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不仅是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而且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本质上是基于生产试验现场的精准测量及执行的设备,其空间位置的定位精确性和稳定性是两个关键的核心要求,决定了工业机器人本身和服务产品的质量。

《工业机器人校准规范》作为我国第一个针对带精度的智能生产装备的校准规范,解决了工业机器人在线、实时工况下的多参数综合校准难题,涉及的参数不仅有振动加速度参数,还包含角度、位置度等几何量参数。

随着技术规范的发布,将为业界大量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性能的计量评价提供指导,进而为促进机器人发挥最佳性能、保证使用部门取得最佳性能匹配奠定基础,对稳定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工业机器人供应商提高产品性能指标提供计量数据,对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升级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了解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为保障民生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请问市场监管总局下一步就加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供给方面有什么考虑?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伴随着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常数化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发展,计量关键核心技术亟需突破。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推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供给,面向实际应用、面向量传溯源全链条、面向计量参数和方法,拓展计量技术规范领域和范围,开展前瞻性计量学基础研究,加强人工智能、高端测试设备、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计量方法研究,提升面向远程、动态、在线、极端量、复杂量校准和法制计量监管等方向的计量技术规范供给,填补空白,强化计量技术规范对关键领域的技术支撑。

一是扩增计量技术规范覆盖范围。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计量技术规范立项需求。在保障好法制计量管理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尖端先进技术、现场测量、远程校准等领域需求,加强新型计量技术规范的研制。

二是提升计量技术规范供给质量。建立完善计量技术规范全寿命周期跟踪管理机制。加强对现行计量技术规范的评价和定期审查。加大计量技术规范的起草培训和宣贯力度,提高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制和执行质量。

三是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各领域计量技术委员会。建立完善评价考核制度,督促和指导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对计量技术规范立项、编制及发布实施后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确保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