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煤矿端安全生产监管政策趋严,叠加个别煤矿有减产计划,刺激煤价触底反弹,焦煤、焦炭期价在2月份小幅上涨。进入3月份,由于终端需求表现依然低迷,钢材在低产量下仍呈现较快累库状态,需求负反馈逻辑促使黑色系期货价格整体承压走弱。截至3月18日,焦煤主力合约价格跌至1590元/吨附近,月跌幅超11%;焦炭主力合约价格跌至2150元/吨附近,月跌幅约为10.0%。
现货方面,春节假期结束以来,焦炭价格被下游调降3轮,叠加1月份的2轮下调,累计调降5轮,跌幅为500元/吨~550元/吨。近期由于钢企高炉尚未有明显提产动作,不排除进一步调降焦炭价格的可能。焦化市场接连召开市场分析会,呼吁企业根据各自亏损情况加大限产幅度,同时减缓对原料煤的采购节奏,一方面将压力向原料端传导,另一方面意在止住焦价下跌趋势。受焦价下跌压制,焦煤价格也处于震荡回落的趋势中,目前炼焦煤现货价格指数较年初下跌370元/吨左右,跌幅整体较焦炭小。
从运行逻辑来看,今年市场对全国两会政策的期待值相对不高,因此预期并未对黑色系期货品种价格形成较强的刺激,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政策端也暂未出现超预期表现,致使价格加速回落,体现出弱需求的现实压力。不过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防范化解风险依然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不排除后期有进一步的利好政策出台。
此外,需重点关注“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情况,这将是拉动未来钢材需求的新动能。从“双焦”情况来看,虽然煤矿端生产受到政策监管的限制,但在弱需求的背景下,供应收缩是达到新的供需平衡的一种方式,其对价格的上涨驱动作用较为有限,这也导致“双焦”供需双弱、价格承压。
回到“双焦”基本面来看,目前终端需求表现低迷,且中下游焦钢企业多数处于亏损阶段,有意通过减产控制亏损,需求负反馈效应蔓延至原材料端。炼焦煤供应逐步恢复,但煤矿复产进度也受到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
需求负反馈压力释放
主导价格偏弱走势
需求偏弱是致使近期“双焦”乃至整个黑色系期货价格下跌的主导因素。目前随着天气转暖,黑色系终端市场需求正处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但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对于钢材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小,目前全国建筑钢材成交数据不及往年同期,“金三银四”旺季需求恐将不及预期。
需求负反馈压力逐步向上游传导,钢材价格承压回落,多数钢企陷入亏损,近期多地钢铁协会倡议钢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主动采取自律、控产措施,共同维护市场环境。
3月15日调研数据显示,全国247家钢企日均铁水产量为221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16.8万吨。往年同期钢企多处于逐步提产过程中,但今年钢企提产意愿明显不足,直接原因是钢企亏损幅度较大,根本原因则在于需求的持续弱化。
焦企主动减产
以匹配弱需求
在需求负反馈的压力下,钢企通过限制提产将压力向原材料端传导,春节假期后焦炭现货市场连续下跌,而焦煤因供应受到监管政策的制约,整体价格跌幅小于焦炭,导致吨焦亏损幅度加大,焦企也不断主动采取限产措施。
3月15日调研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全样本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降至66.2%,较年初下降9.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53个百分点,焦炭供应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煤矿减产逐步兑现
关注是否有超预期减量
今年上半年,煤矿行业将面临比较严格的政策监管,预计会使煤炭供应边际收紧。
2023年11月份,山西省一煤矿地面联建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引起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随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启动对山西省矿山安全生产帮扶指导工作,将持续到2024年5月底。
2月份山西省各部门也陆续发文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排查,尤其是对于煤矿“三超”(超能力生产、超强度作业、超定员生产)和隐蔽工作面等进行专项整治,个别煤矿有下调年产计划的情况。此外,今年山西省对于煤炭保供的政策导向由“增产”转为“稳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煤炭供应难有较大增量。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2月份,我国共生产原煤7.1亿吨,同比减少4.2%。从炼焦煤情况来看,春节假期结束后,煤矿复产进程相对缓慢,3月14日调研数据显示,样本炼焦煤矿山日均精煤产量为73.1万吨,同比减少15.3万吨,整体处于往年同期中位偏低水平。
供需双弱 “双焦”保持去库存
在需求负反馈的作用下,“双焦”各环节生产效率均处于下行趋势,以匹配需求偏弱的现状。在供需双双走弱的情况下,“双焦”则保持正常的季节性去库存状态,不过由于下游对于原料的采购节奏放缓,“双焦”依然呈现出总体库存及下游库存偏低、上游库存偏高的结构性特点。
整体来看,近期需求负反馈压力主导黑色系期货价格偏弱走势,基本面上产业链整体利润空间收缩,促使各环节主动降低生产负荷以匹配低需求现状,“双焦”处于供需双弱阶段。后期来看,“双焦”价格能否止跌企稳仍要关注需求端能否迎来实质性好转,另外也需关注“双焦”供应端是否会出现超预期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