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

2023-04-24 15:09: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75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质量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快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建设质量强国是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战略举措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质量强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质量基础,也才能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大国间竞争既是总量规模的较量,但本质上是质量水平的竞争。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进一步增强我国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填补“数量缺口”,实现“总量追赶”,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填补“质量缺口”,实现“质量追赶”,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质量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质量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和供给能力持续扩张,“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与此同时,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加快向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升级,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好不好”的矛盾更趋突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新时代新征程加快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

  建设质量强国,这里的“质量”,包括微观层面的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中观层面的产业价值链水平和竞争力,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也包括质量基础设施和质量治理体系。《纲要》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以及质量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方面,阐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是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世界知名品牌仍然不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仍需要付出艰巨努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已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宽而不深,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强化产业质量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三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增长动力的70%来源于以科技进步为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质量变革,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建设现代高效的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是建设质量强国的基础,决定质量强国的高度和水平。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健全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

  五是建设更加完善的质量治理体系。质量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提高质量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健全质量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对提高质量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决定市场主体利益格局,引导企业行为方式,形成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只有强化竞争,实行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才能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以质取胜,促进产业提升价值链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增强质量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力。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要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和能力建设,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依法对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增强我国发展的质量优势,从根本上说要靠科技创新。要强化国家质量科技力量,加强质量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在更多领域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赶超。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要大力培育质量文化,提高公众质量意识。要加强宣传引导,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视质量为生命,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质量、追求质量的文化氛围。

  加快质量强国建设,贵在行动。我们要以《纲要》的颁布为契机,以实际行动把《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增强我国发展的质量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