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科学技术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南钢两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并首发

2023-04-28 16:25:56

来源:南京钢铁

浏览1075

4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南钢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南钢、江苏金宇智能检测系统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完成的“钢板全板面相控阵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为“国际先进”“国内首创”,“钢厂铁运双轨式轨道伤损多参数检测及智能评价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为“国内领先”。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沈功田、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毛朔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田贵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郭广平、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张碧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章小浒等国内7位专家组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南钢副总裁、总工程师楚觉非,党委副书记王芳,副总裁谯明亮出席会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钢研纳克研究院、CSTM秘书处、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湖南瑞菱科技有限公司(湘钢集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巨龙钢管、无锡玉龙钢管、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务分公司、南京地铁建设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监督研究院、江苏省无损检测学会等嘉宾参加。

会上,江苏金宇智能检测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汇报了项目研发情况。项目评价委员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项目相关资料,并围绕项目技术方案、项目创新点以及实施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两个项目成果创新性强,研究成果丰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强相关标准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推广应用。

楚觉非介绍了项目研发与应用情况。2022年,南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出资成立了金宇智能公司,全面推进钢板全板面相控阵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建设,相继开发了钢板全板面相控阵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钢厂铁运双轨式轨道伤损多参数检测及智能评价系统,目前两套系统均已成功应用于南钢中厚板卷厂、铁路运输自备线路检测。其中,“全板面全相控阵”大型超声波自动检测系统,已检测核电钢板、容器钢板、管线钢板等高端钢板15万吨,填补了国内无高性能钢板全板面探伤机的空白。铁运双轨式轨道伤损多参数检测及智能评价系统,是国内首套满足低速、重载工矿企业铁路要求,在役钢轨伤损检测及智慧运维系统,可有效降低维护工时和维护成本。

楚觉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能够倾囊相授,多提宝贵意见,共同研究、探讨行业智能检测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共同推动行业智能检测装备国产化进程。

黄志球表示,今天举行科技成果评价会及产品首发仪式,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作用,始终牢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南航智慧。

黄志球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基因,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此次研发出的国内首台钢板全板面相控阵超声波自动探伤器,多项关键技术为国内首创,多项关键指标超越了进口设备,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攻克了特种钢等高端产品系列“卡脖子”难题,为实现我国大型成套探伤设备的自主可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希望校企双方继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持续提供高质量产品,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当天,南钢举办了“钢板全板面相控阵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钢厂铁运双轨式轨道伤损多参数检测及智能评价系统”产品首发仪式。

王海舟院士表示,此次两项产品通过鉴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科技创新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当前,中国工程院支持了一系列战略咨询项目,提出了以标准化及标准化评价为载体,全产业链“四链”融合,推动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实现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应以“四链”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四全”“四性”“三系列”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标准化路线图。其中,“四链”分别指创新链、标准化链、数据链、产业链。在该战略基础上,提出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路线图,分成三大方面:

一是构建“四全”标准化体系,即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对时间域、环境域、空间域和参数域全覆盖的体系。二是遵循“四性”原则的标准化技术路线,即遵循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服役性能的适用性。三是形成“三系列”的标准化实施路径:以系统、专业的评价作为导引;以一系列的事实标准为基础;以系统的有效数据链为依托。

王海舟希望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完善质询意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