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科学技术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2023-03-27 16:26:15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816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工信部等3部门已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4个行业分别制定了碳达峰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了工业碳达峰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措施。当下,各部门各行业正通过推广应用节能减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做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助于提升工业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认为,应继续推广先进技术在水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应用示范,满足绿色化转型需要。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粗钢、水泥、乙烯等重点工业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提升碳管理效率,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与浪潮云洲合作,融合行业知识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共同打造碳资产管理平台。平台集成碳交易、碳履约管理等功能,降低了碳管理工作量。同时,双方基于碳排放数据、行业平均水平与国家标准,快速定位碳排放主要来源与降碳重点方向,在能源结构优化、用能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认为,在重点用能行业使用节能技术以及推进典型工业流程能量系统优化,可有效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他建议,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等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鼓励企业、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优化调控。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数字化降碳贡献度将达到12%至22%。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进一步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应用场景对于提升技术成熟应用程度至关重要,没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新技术迭代就无法完成。”魏琪嘉表示,要推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

      “实时监控、模拟仿真、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数字化技术,可有效促进生产运营模式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减污降碳。”赵卫东介绍,例如,大型钢铁企业建立高炉数字孪生体,通过模拟、分析、验证等方式选择最优生产参数,可显著提升冶炼效率、铁水质量稳定性,大幅降低碳排放。

       在数字化赋能经济绿色转型的同时,也要注重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接入和节能技术改造,提升其绿色化水平。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研究员黄晓丹告诉记者,对于数据中心,应强化数据中心运维与环境调控,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制冷协同;探索依托河湖、海洋、地热等优势资源建设全时自然冷数据中心;积极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应构建基站设备、站点和网络三级节能体系,结合人工智能、深度休眠、下行功率优化、错峰用电等技术,实现基站节能。在云南,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充分利用当地风光能量资源优势,开发建设风光绿能“零碳”5G基站。该项目实现了电力自给、传输自动寻址、设备快速调度开通,每日减少碳排放23.07千克,节约耗电23千瓦时。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7.5%,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与增量稳居世界第一,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一方面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清洁化开发利用和综合效率达到先进水平,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构筑形成以技术主导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让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助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应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和急需领域,做强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体系。

       为建成经济高效、节能降碳的新型智慧电厂,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华能铜川电厂开发运行了空冷优化运行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建模等技术,监控空冷岛电耗与空冷岛厂用电率,实时计算、推荐当前工况下的最佳参数组合,确保机组背压运行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点。系统投运以来,机组运行管理优化和燃煤发电效率大大提高。经测算,2台60万千瓦机组应用该系统后,每年可节省燃料成本150万元至200万元。

     “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的有关工作。由《‘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构成的‘1+6’能源规划稳步实施,能源碳达峰方案等政策深入落实,后续还将研究出台有关新型能源体系的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工作落实落细。”章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