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二。今年前3个月,又有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为了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生态环境部推动地方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环境税等政策。更关键的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的时候,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可以自主减排,不影响生产。同时,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已公示企业经双随机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撤销公示,这个机制非常有效的推动了钢铁行业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同2018年超低排放实施前相比,2022年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促进了重点区域和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刘炳江介绍,“钢铁超低排放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带动了环保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特别是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应用场景,带动了我国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
刘炳江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时间服从质量,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钢铁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刘炳江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要求,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刘炳江指出,2022年生态环境部牵头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工业、能源、交通运输领域,以及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聚焦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地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是严控增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以及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等产能;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的,应当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
三是加强治理。能源领域,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并举,重点削减非电用煤,尤其是低效、分散、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散煤用量,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和农业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产业领域,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减少独立煤炭洗选、独立焦化、独立烧结(球团)和独立热轧企业,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交通领域,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油改电、油改氢能等,不断创新电动重卡的应用场景。“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钢铁、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运输。”刘炳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