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政府授权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重点行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典型案例分析

2023-02-04 16:05:13

来源:国家标准馆

浏览667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实现了从劳务输出、装备输出到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的转变,中国标准在推动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虽然中国企业有着成本和技术优势,但在标准方面往往受制于西方,我国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一直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导权。因此,中国标准“走出去”对于推动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2017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专项行动中重点指出“中国标准国际影响提升行动。在电力、铁路、船舶、家电、冶金、中医药等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先进性和系统性,建立重点标准走出去项目库,推动建设标准化海外示范工程”。电力、铁路、船舶、家电、冶金等领域是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建设的重点行业领域。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电力、铁路、船舶、家电、冶金等5个重点行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提炼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战略制定提供支撑,也能为更多的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实施落地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2 重点行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典型案例
  2.1 电力行业——中国电力标准占领巴基斯坦电力标准空白市场
  巴基斯坦卡西姆港来提60兆瓦燃煤电站项目(简称“卡西姆项目”)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是由中国电建旗下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海投公司”)控股投资的大型煤电项目。电建海投公司按照51%的比例实现控股,卡塔尔合作方AMC公司按照49%的股比出资。该项目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贷款总额约15.55亿美元。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附近,以BOO模式开发,项目总投资约20亿美元,年合同发电量98亿度电,建设工期30个月。巴基斯坦是传统的英殖民地国家,国家层面标准规范受英国及欧洲国家影响比较多,工程上多采用欧洲标准规范。而且巴基斯坦之前没有大型燃煤发电工程,对于燃煤电站的建造采用中国规范比较陌生,甚至怀疑排斥。中国电建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坚持贯彻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国家行动计划,通过顶层设计协调推动,以政府部门组织协调为依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该项目近20亿美元投资中,几乎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实现中国技术最大化,带动中国装备全产业链出海,最终推动中国标准融入当地电力标准市场,占领当地电力标准空白市场。
  2.2 铁路行业——“亚吉铁路”成为中国铁路从设备出口到标准输出的重要标志
  埃塞俄比亚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贸易。2010年9月,埃塞俄比亚政府明确了通过发展标准轨距铁路网来改善埃塞俄比亚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思路,正式提出了“亚吉铁路”这一新建铁路项目计划。自2009年底起,中铁二院和中铁二局形成联合体介入该项目。
  2011年10月25日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签订EPC合同时,其承包商技术方案里明确:技术参数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规,条例和标准,以及通用和参考图纸。
  特殊条款里明确:在通常情况下,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铁路规程、规范、标准、通用和参考图纸实施项目设计、施工和试验。如果上述与当地或其它规范和标准之间出现矛盾,则应以采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规范和标准为准。在必要情况下,业主有权进行工程合同范围以外的任何其它工程或系统,并应负责使其符合所采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规范和标准。
  本项目从设计、建造、设备采购、咨询、监理等方面均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并且均由中方企业执行,是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向非洲的第一单,也是中国铁路从单纯设备出口到标准输出的重要标志。
  2.3 船舶行业——我国主导制定极地船舶领域国际标准实现了极地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我国主导的两项极地船舶领域国际标准ISO 24316《船用电伴热钢质小舱口盖的设计与试验要求》和ISO 24319《船用电伴热钢质门设计与试验要求》于2022年7月正式发布。
  随着人类对极地的不断探索与开发,全球极地船舶建造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船用电伴热钢质门主要通过在门框周围设置发热电缆来加热门框,以保证钢质门在极寒环境下能正常使用,作为极地船舶必备的安全设施之一,船用电伴热钢质门直接关乎船员人身安全和船舶的正常运营,是极地船舶至关重要的舾装设备。我国主导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有效填补了国际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规定了船用逃生通道电伴热钢质门的设计、性能、材质、制造质量和相关的试验要求,适用于各类低温环境下航行的船舶,为极地船舶运营及人员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两项极地船舶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极地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我国在极地船舶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2.4 家电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电压力锅标准带动中国产品销量大增
  弹性结构电压力锅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产品,2005-2010年的 5年时间内,电压力锅年销售数量从120万台增加到2000万台,市场容量翻了近17倍。由于IEC标准没有包含我国弹性结构电压力锅的技术内容,电压力锅的出口遇阻。此产品创新能力足够,中国市场的高市场份额证明了其所具有的的 足够产业竞争力,我国有希望通过将专利转化为国际标准打破现阶段销售瓶颈。于是政府组织整合行业资源,推动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与标准联盟为主体启动 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了使国际专家对弹性结构电压力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直 观的认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牵头,邀请了IEC/TC 61主席德雷克博士到顺德进行技术交流,2011年在巴厘岛召开的IEC年会上,中国电压力锅提案审议通过,随后随着中国专利被写入国际标准并发布,中国产品销量大增,2016年同比2010年增长310%,并顺利打开了多国市场。
  2.5 冶金行业——越南河静钢铁标准示范项目铸造“一带一路”绿色钢铁标杆
  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负责总体设计和多个单元设计建设的越南河静钢铁项目于2017年成功投产,中冶集团由此实现了国际千万吨级绿地钢铁系统设计和全产业链输出,带动4000立方米级大型高炉技术、标准和装备整体成套出口,提升了中国冶金技术和装备“走出去”的实力。这是近20年来在海外新建的唯一一座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涉及不少工业领域技术。中冶集团发挥国家成体系制造业平台的整体效应,整合钢铁产业全要素资源,提供项目前期咨询设计到建设实施直至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由此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质量提升并走向海外。据统计,越南河静项目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带动了33.5亿美元的出口额,其中优质设备材料的出口额约24.5亿美元。
  高炉工程是越南河静钢厂最重要的主体工艺单元。中冶集团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模型控制技术转化为智能化装备产品,以品牌和技术标准为纽带实现集成制造、成套供货。同时集国内大型设备制造商众家之长,实现高炉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同级别高炉的一流水平。钢厂一期建设两座4350立方米高炉,每座高炉年产铁水319.7万吨,一代炉龄20年,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最大容量高炉,实现了中国4000立方米级特大型高炉核心技术、标准、装备和项目管理的首次整体输出。
  3 中国标准“走出去”典型案例分析
  通过对铁路行业、家电行业、通信行业、石油行业、电力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典型案例进行提炼和分析,可以得出,上述重点行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存在以下成功经验:
  3.1 “走出去”的标准技术水平相对先进
  随着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标准的先进性更加重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化先进水平。以上五个中国标准“走出去”典型成功案例中,我国的标准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的特色优势领域,因此才能在“走出去”过程中取得成功。因此应积极推动我国自主标准国际化、核心技术标准国际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并推动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标准品牌,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不仅仅在我国优势特色领域,也要进一步扩展到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兴战略等领域,主导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扩大宣传和应用,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
  3.2 依托重大项目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标准依托项目,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合作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我国先进标准,使我国标准获得其他国家甚至国际认可,从而达到中国标准“走出去”。如在援外项目以及公路、铁路等对外投资、海外工程承包、对外援建中推广和运用中国标准,特别是我国具有特色优势领域中,向外方推荐采用中国标准、 按照中国标准设计、施工,或通过重大装备出口、服务等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即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一个重大契机,从政府项目延伸到企业项目,从国家标准到企业标准,依托项目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3.3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推动
  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投资行为, 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需要政府在政治、外交、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上占据产业制高点,进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走出去”企业是中国标准“走出去”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走出去”各类标准的信息收集者和反馈者,必须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配合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做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鼓励企业采用中国标准落实“走出去”战略,制定相应的标准“走出去”激励政策,为成功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奖励措施。
  3.4 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在中国标准“走出去”中,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主力军,各行业最先进最高端的技术标准的掌握者需要积极参与,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我国在该行业的领先地位。如华为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龙头,在5G标准国际化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升相关技术标准的领先程度,最终被国际上认同采用。
  4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各方力量更应紧密合作,积极主动参与标准化工作,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转型,共同推动中国标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打造中国标准品牌。打铁还得自身硬,在中国标准“走出去”进程中,首先我们的标准得有足够的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因此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引导国家优势产业、先导产业组织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时效性尤为重要。在自身标准足够先进的基础上,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以对外项目为载体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如在中国标准体系的框架下,研究“一带一线”沿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技术参数,因地制宜,减少管理和协调成本,增加标准的可行性,为中国标准“走出去”增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