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政府授权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国内外ESG标准化进展及思考

2023-01-31 16:22:31

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

浏览1359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是落实“双碳”目标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ESG标准化工作作为政策落地实施和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健全ESG评估体系,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ESG是指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名词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一种指标,属于广义可持续投资的一种,也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评价方式。环境(E)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碳排放、污染排放、节能节水、资源节约、回收处置等议题;社会(S)主要关注企业文化、雇员关系、消费者关系、供应商关系、社区关系等议题;治理(G)主要关注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是否有效经营企业、企业激励措施是否合理、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多元化、合规和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等议题。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t)首次正式提出ESG的概念。2006年,联合国成立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发布了“责任投资原则(PRI)”,在其大力推动下,ESG投资理念广泛传播。2015年9月,全球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涉及17个领域169项具体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自此,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机构将ESG概念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和实践ESG投资,ESG成为全球监管机构以及市场各方普遍认可和共同关注的议题,并已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一套关注企业责任、社会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

  一、国际ESG标准化进展

  (一)ISO ESG战略研究进展

  为加强ISO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ESG国际标准的统筹协调,ISO技术管理局(TMB)于2021年9月批准成立ESG生态系统战略咨询组(SAG),旨在协调ISO各ESG相关技术委员会,研究提出ISO ESG战略报告和工作建议。该SAG由加拿大专家担任主席,英国和巴西专家担任联合主席,秘书处由英国和巴西联合承担,成员包括TMB代表推荐的专家、ISO成员国推荐的专家以及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07)等10余个相关技术委员会,ISO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SO/TMBG/CCCC)、ISO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等推荐的专家近50人。经主管部门和相关技术委员会推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3名中国专家加入ISO SAG_ESG,全程参与ISO ESG战略咨询报告研讨和起草工作,为ISO ESG战略的制定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2年9月,ISO/TMB批准ISO SAG_ESG升级为环境社会治理协调委员会(ESG CC),旨在从整体上推进ISO ESG战略实施,以避免当前国际零散混乱的ESG格局加剧市场失序,以及“漂绿”等现象。受相关技术委员会主席指派,我院专家已正式加入ESG CC,以期继续为ISO ESG战略实施及相关标准研制做出贡献。

  ISO ESG战略咨询报告,从战略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报告框架和主要关注ESG对企业价值构成的风险的ESG报告框架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现有ESG报告框架对比分析

现有ESG报告框架

关注类型

“可持续发展”

“ESG”

标准制定者

  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NFD)、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欧盟《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非财务报告指令》(NFRD)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关注重点

  为多方利益相关方受众设计的框架,目的是明晰各方权责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投资者受众设计的框架,旨在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作为财务回报或“企业价值”的风险进行管理。

  此外,ISO ESG战略报告还重点识别分析了ISO当前与ESG最为相关的技术委员会(TC/SC),包括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07)、ISO能源管理与能源节约技术委员会(ISO/TC 301)、ISO水回用技术委员会(ISO/TC 282)、ISO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ISO组织治理技术委员会(ISO/TC 309)、ISO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ISO/TC 322)、ISO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60)、ISO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委员会(ISO/TC 283)等。并对上述与ESG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标准进行了初步梳理,共计527项ESG相关标准。

  为了帮助制定ESG利益相关方参与战略,ESG-SAG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便更好地了解ESG利益相关方组成,以及他们对ESG的总体看法和期望。ESG-SAG识别的ESG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

  ——投资者(机构、联盟):大投资者和投资基金越来越期望他们投资的组织报告ESG因素。

  ——广义的联盟和组织:更广泛的关注ESG的团体建立起的联盟,促进ESG的自愿承诺与披露。

  ——ESG报告框架制定者:各种制定了ESG披露报告指标体系的组织。

  ——标准制定者:通过制定标准,将ESG报告框架具象化,变得更加规范和详细。

  ——鉴证机构:ESG报告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例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审计和认证。

  ——数据提供者: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通常依赖第三方数据提供者收集和汇编ESG数据。

  ——政府和监管机构:政府、金融监管机构越来越多地要求其管理对象披露ESG信息。

  考虑到利益相关方需求,ESG-SAG战略报告还提出ISO应通过其现有的标准和工具来支撑ESG工作的开展,包括:利用现有标准及制定新标准,帮助利益相关方满足现有ESG报告框架的要求;开发一个涵盖广泛的 ESG 用户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标准和验证工具包,制定ESG“路线图”,帮助企业和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建立其ESG报告体系;联合ISO/CASCO合格评定工具箱一起宣传推广,为ESG信息的测量、报告、监控、验证提供保障等。

  (二)ISO ESG相关标准化进展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标准化活动历来是ISO的重点研究领域,截至目前,ISO已制定发布环境管理、温室气体管理、能源管理、社会责任、组织治理、绿色可持续金融等百余项与ESG直接相关的国际标准,其中以环境管理、温室气体管理、能源管理等环境维度标准数量最多。涉及ISO环境管理(ISO/TC 207)、ISO能源管理与能源节约技术委员会(ISO/TC 301)、ISO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ISO/TC 322)、ISO水回用技术委员会(ISO/TC 282)、ISO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ISO组织治理技术委员会(ISO/TC 309)等10余个与ESG相关的技术委员会。

  ISO/TC 207是ISO专门负责制定环境领域国际标准的技术委员会,是ISO最为活跃的技术委员会之一,已制定和在研近80项国际标准。近年来,ISO/TC 207及其分技术委员会纷纷调整工作范围,纳入了可持续和ESG相关内容,加快研究制定ESG相关标准。近期,澳大利亚和德国已向ISO/TC207/SC2(环境审计和环境相关调查分技术委员会)提出两项ESG国际标准提案,内容涉及ESG等可持续信息验证原则和要求、验证过程要求等。该两项国际标准提案目前处于NWIP投票阶段,已得到技术委员会成员国的普遍支持,拟成立ISO/TC207/SC2和ISO/CASCO联合工作组,负责组织该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与ESG相关的ISO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管理实践和持续改进提供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撑,也为未来制定整合统一的ISO ESG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机构ESG工作进展

  1.ESG信息披露框架与报告方面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等国际机构,欧盟理事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区域和国家也先后制定了一些ESG信息披露框架与报告相关标准规范。如:ISSB正在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和《气候变化相关披露准则》,欧洲理事会于2022年11月28日通过的《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SEC发布的《面向投资者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标准化》提案等。

  但是相关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原则和技术内容不统一,可比性和相关性有待提升,例如:ISSB制定的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DS)将气候相关披露作为优先制定的议题,SEC信息披露规则仅关注气候相关披露,而欧盟CSRD涉及多项可持续议题。ISDS和SEC遵循“单一重要性”原则,即从对自身财务的影响考虑;而欧盟CSDR遵循“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时既要考虑对价值创造产生影响的可持续发展事项,也要考虑主体对环境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可持续发展事项。同时,上述标准规范普遍缺乏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中国可持续发展议题内涵的理解,部分指标和评价方法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例如:标准规范中经常提及的“社会公平”这个社会议题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对其赋予的内涵可能就存在较大差异: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可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而在发达经济体,则会更关注阶层分化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化。

  2.ESG评价评级方面

  目前,全球已有600多家ESG评级机构开展企业ESG评价工作,由于各家评价机构对ESG的理解和出发点、落脚点不同,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权重设置存在明显差异,评价结果难以达成共识。以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几家ESG评价机构为例:明晟(MSCI)ESG评级内容主要由环境、社会及管治三个主要层面构成,涵盖10个议题和37个核心指标,重点关注企业ESG风险和机遇管理,评价等级与业内同行的标准和绩效有关。晨星(Sustainalytics)的评估体系从ESG风险角度出发,根据企业ESG表现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企业ESG风险得分划分风险等级。标普的CSA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层面,每年定期邀请目标企业填写问卷,结合公开渠道信息,对企业的600余个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行业特性对各项分数按照权重进行调整得出最终得分。据新浪财经对MSCI、FTSE Russell、Sustainalytics、华证、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万得等7家国内外ESG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的研究,两两机构的评级相关性在-0.09至0.62之间不等,相关性中位数为0.24。

  二、我国ESG标准化研究进展

  (一)ESG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ESG标准的制定实施广泛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交易所、研究机构、实体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相关单位,涵盖环境管理、气候变化、能源节约、社会责任、企业治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多个技术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全面、系统、有效规划ESG标准化的全局工作,指导ESG标准化工作有重点、分步骤、系统性地开展,我院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初步构建了ESG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规划建设标准子体系、分析评估标准子体系、风险与机遇管理标准子体系和ESG投融资标准子体系等5个部分,将支撑钢铁、石化、建材、电力、民航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ESG工作,面向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的应用对象,充分考虑其行业、属性、规模、类别等区别和特点,实现各类标准的协调配合。

  

  图1 ESG标准体系框架

  基于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体系框架,本着“共性先立、急用现行”的原则,我院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针对目前各方对统一ESG标准的需求,牵头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校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交易所、实体企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相关方,共同提出了《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要求》《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等两项ESG国家标准项目建议。该两项标准立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需求ESG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基于前期ESG科研项目成果和我国企业ESG实践基础,参考借鉴了GRI、TCFD、ISSB等国际ESG标准规范框架,力求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统一ESG评价和信息披露规则。

  (二)与ESG相关的国家标准现状

  环境管理、碳排放管理、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社会责任、企业治理、绿色金融等ESG相关领域一直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也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ESG相关方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实施百余项与ESG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环境维度涉及的标准规范数量约占到全部ESG相关标准数量的90%,其中相当数量的标准给出了可量化指标,成为ESG标准体系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内容。

  在资源环境领域,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8)、全国能源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全国回收处理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15)、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5)等与ESG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组织制定数百项与ESG相关的国家标准,涵盖能效、能耗等190项强制性国标,还包括能源和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环境绩效评估、能源和环境审计、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项目减排量核算与核查、碳排放信息披露、太阳能、氢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

  在社会责任领域,我国制定发布《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0)等3项国家标准,提出适合中国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实际需要的原则和方法。

  在组织治理领域,我国制定发布《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35770)等3项国家标准,涉及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在绿色金融领域,我院支持人民银行编制发布《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应用并形成国家标准,目前还在研制绿色项目资产活动环境准则、金融机构可持续原则实施指南等标准,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但直接规范指导企业ESG工作的国家标准尚属空白。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ESG相关的标准已初具规模,但面对“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立健全ESG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ESG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先进性都有待提升,标准与政策衔接、标准有效实施机制、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还存在不足。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ESG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标准对政策支撑作用不足。ESG工作涉及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人民银行、证监、银保监、市场监管等众多主管部门,当前针对ESG标准化管理的责任不是非常明确,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国家标准尚未出炉,团体标准“各说各话”,例如:近期由不同社会团体组织制定发布和在研的名称含“ESG评价”的团体标准有近10项,但是相关标准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矛盾,呈现“运动式”定标现象,相关政策难以“落地生根”,引起企业等标准使用者的混淆,造成市场混乱。

  二是ESG关键技术标准缺失,国际标准适用性不足。ESG关键技术标准的缺失是制约ESG规模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直接指导规范ESG工作的国家标准目前尚处于空白。国际上虽不乏GRI、TCFD、ISSB等机构发布ESG标准规范,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经营理念和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照搬套用国际现有ESG信息披露框架、评价评级体系和方法不能客观反映我国企业ESG方面的真实表现和社会价值。举例来说,ESG信息披露方面,标准中经常提及的“社会公平”这个社会议题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对其赋予的内涵可能就存在较大差异: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可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而在发达经济体,则会更关注阶层分化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化。ESG评价评级方面,全球已有600多家ESG评价机构,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各异,很多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结果相去甚远。同时国际ESG评级机构普遍缺乏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响应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内涵的理解,造成对中国企业ESG评级结果系统性偏低,不利于中国企业吸引境外投资,有的企业甚至会被严格的ESG基金减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是ESG国际标准化形势日趋复杂。ESG已成为全球热门议题,一些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标准涉足甚少的国际机构也制定发布了ESG标准规范,对ISO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不乏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人权”等敏感概念和标准制定计划。尽管ISO在TMB层面成立了ESG协调委员会,但互派联络员协调ISO内外部相关技术机构领域交叉、标准重复矛盾等问题,也需要占用大量的专家资源。

  四、ESG标准化工作建议

  ESG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为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建议重点加快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ESG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建议尽快建立起跨行业、跨领域的ESG标准化协同工作机制,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平台资源,并集合众多ESG相关领域技术机构和专家资源组建全国ESG专业标准化工作组,对ESG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及地方标准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本领域各级标准的关联性和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ESG标准体系框架,形成ESG标准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整体规划、推动形成统一协调的ESG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ESG标准与政策衔接,充分发挥标准对政策的支撑作用。加强与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相关主管部门的交流,特别是绿色投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等相关政策对于标准的需求,加强ESG标准与相关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标准对政策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积极引用ESG相关标准,并给予财政或金融优惠政策,依据标准开展行业管理、产业推进和市场监督。

  三是加快制定ESG关键技术标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梳理与ESG工作相关的各层级标准,研究标准内容与ESG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协调性,尽快完成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本土市场特点的ESG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披露与报告、数据质量要求等重要ESG国家标准研究,为各类企业开展ESG工作提供统一依据,探索建立项目ESG分类评价规则。加强与现有节能、节水、低碳、环保、循环绿色等技术标准的协调,从整体上发挥标准体系对ESG工作的支撑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ESG国际标准交流合作,提高我国ESG标准国际影响力。以加入ISO ESG CC为契机,积极开展ESG标准国际合作,组建ISO ESG CC中国专家工作组,加大对参与ESG国际标准研究与制定的中国专家的支持力度。基于ESG国家标准研究基础,尽快提交1-2项ISO ESG国际标准提案。推进与ESG相关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提升我国在ESG标准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拓宽ESG国际标准合作渠道,探索通过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部长级会议、中欧标准化合作机制等平台机制加强ESG国际标准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