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
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从1995年开始,“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成为一年一度的固定节日活动,豫园元宵灯会不仅节日气氛浓郁,而且仪式感满满。2011年5月23日,元宵节(豫园灯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癸卯兔年,书卷中的《山海经》宇宙将跃然于豫园商城,一幅梦幻的上古神话图卷“山海奇豫记”在亭台楼榭之中徐徐展开。九大篇章精彩纷呈,在浓浓的年味里,带领游客深度感受“山海奇豫”的中华传统文化大美,身临其境体验一段奇幻旅程。
佘山元旦登高活动
在传统文化里,山,有着神圣的意义。元旦登高,寓意新年伊始,步步高升。作为上海陆地第一高峰,佘山登高的传统由来已久。2007年,松江举办首届上海佘山元旦登高活动。如今,佘山元旦登高已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新年户外活动之一。
大家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拾级而上,登临山顶,挂上红丝带,满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参与者可慢跑或漫步至东佘山南高峰瞭望台,登高望远、徒步赏景。在山顶俯瞰松江之美,全程约2.2公里。
“吴跟越角”枫泾水乡婚典
“吴跟越角”枫泾水乡婚典不仅是每年上海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也是枫泾古镇的盛会。新人们会在枫泾体验相会戏台、巡街三桥、水乡拍摄、喜船巡游、尝莲心汤、喝交杯酒、围坐天下第一桌、享用枫泾传统婚宴八大菜等传统婚礼仪式,把爱情的浪漫与甜蜜也分享给亲友和游客。
2010世博旅游年,参加水乡婚典的新人们走进了世博园区;2011年,水乡婚典的新人们在西子湖畔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2017年的水乡婚典,让新人们感受了传统水乡的魅力……婚船浪漫轻摇,山河无恙,新人永携。水乡婚典见证着世间的爱情,也铭记着婚俗的隽永。
拈花湾
禅意小镇·拈花湾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这里向来有“净空、净土、净水”之称,生态秀美,环境优美。拈花湾靠山面湖,更与驰名中外的灵山大佛依山为邻,汇聚天地人文灵气。
借着万家灯火,趁着兴头欢聚,来拈花湾的夜,像是偶然闯进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境,令人沉醉不知归路。核心夜游产品《禅行》,集观赏、互动、体验、巡游于一体,以行进式的独特观演方式呈现出一场文化盛宴,使游客成为一件禅意作品的参与者,为广大游客带来了全新的360度浸润式的场景体验。
马庄香包
香包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而屈原的一句“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将佩香上升到君子的品格。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香包工艺。
徐州香包外观非常多样,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人物娃娃等,内含草药种类也十分丰富,白芷、川芎、芩草、排草、甘松等,数十种混合装袋里,装在精致的香囊之内,香气清香袅袅、清雅温和。外部图案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它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南浔鱼文化节
湖州•南浔鱼文化节,主要包括养鱼、捕鱼、祭鱼、吃鱼、唱鱼歌、跳鱼舞、玩鱼赛、做鱼菜(陈家菜)、打渔家乐、放鱼灯等一系列环节,是鱼文化与饮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传统鱼汤饭为特色,融合现代艺术,向世人展示荻港独特的鱼文化。
带着全家老小,到荻港走一走,感受鱼文化节的闹忙,已成为周边各地居民的游玩习惯。
象山开渔节
经过24年精心打造,中国(象山)开渔节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海洋文化和滨海旅游节庆活动。2018年至今,象山开渔节已连续五届被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成为一项全国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
开渔节一般在八九月举行,活动内容在改革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赋予体现当代渔民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色的积极成分。以祭海、放海(放鱼苗和海)、开船等仪式表达政府和社会各界欢送渔民出海,祝愿他们出海平安,满载而归;引导广大渔民热爱海洋,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皖北民间年俗(临涣踩街)
每年,临涣都会举办民俗踩街活动。大年初一,濉溪县临涣镇民间艺人走上街头表演“踩街”民俗技艺,给大家送去新年祝福。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赶毛驴、独杆轿、舞龙舞狮等十多种民俗表演接连上演,那叫一个热闹。
街上张灯结彩,人们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相互庆祝,欢庆万事如意,预祝来年大吉。
天堂寨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
纵观农历节日,几乎每月皆有,唯独在一年过半的六月没有节日。于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安徽天堂寨就有了六月初六过“半年节”的习俗。
天贶节,又叫半年节,俗称“接姑娘节”。每年这个时候,江淮之间麦割罢、茶采完,主要农作物水稻尚未成熟,农民也难得有一段忙里偷闲的时间。正值半年,为了讨“六六大顺”的彩头,祈愿下半年五谷丰登,同时也通过接嫁出去的姑娘回门、接未过门的新媳妇上门,共同庆贺欢乐时刻,增添其乐无穷的天伦之乐。
绩溪赛琼碗
清人沈复所作《浮生六日》中有着亲历绩溪花朝会的记载,他是这样写的:“又去城十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庙前旷处搭戏台,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扎彩画,抹以油漆者锣鼓声至,四人抬对烛,大如段柱;八人抬一猪,大如牯牛。盖公养12年宰以祭神。”
赛琼碗民俗文化活动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徽菜民间博览会”。活动按照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设计了288道贡品,制作精美,气势恢宏,反映了绩溪人民的智慧,汇集了徽菜的精华,堪称绩溪的“满汉全席”。“赛琼碗”在集中展示乡人烹饪技艺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民间烹饪家,为徽菜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