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江苏,拥江向海,钟灵毓秀。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江苏检验检测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获省级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达376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长三角地区第一;拥有各种检测设备73.48万台(套),资产原值386.48亿元,营业收入388.28亿元,设备台(套)数、原值和营业收入均位居全国第二。
2022年全国“质量月”期间,围绕“推动质量变革创新促进质量强省建设”主题,江苏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各成员单位推出60多项形式多样的精彩活动。启动仪式上,江苏工程机械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正式启动。
检验检测如何赋能产业链质量提升?今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行动,大力促进“稳企强链”,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截至7月底,全省达成检企合作项目741个,帮助15条重点产业链上的1448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6个。
“链面”结合 服务企业范围更广
此次专项行动注重“链上发力”,采取“1+N”的路径推进实施。其中,“1”是指省市场监管局在省工信厅支持下,组织推进服务工业机器人重点产业链;“N”是指各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服务一条或多条重点产业链,形成全省线面结合、多链并行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专项行动还积极在“面上拓展”,将助企纾困与“稳企强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调研、编印《检企对接工作手册》,举办“检企云对接”、检验检测进产业园等活动,着力解决当前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正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江苏入选“国家队”的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5个受益于此次专项行动,涵盖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传感器、集成电路、纳米新材料、纺织加工、晶硅光伏等15条产业链,实现检验检测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细化方案 解决企业需求措施更实
江苏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均从企业需求出发,细化实施方案,出台“稳企强链,助企纾困”系列举措,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无锡市成立检验检测技术联合创新平台,发布十项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惠企承诺;徐州市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搭建“彭诚检”网上平台;南通市搭建纺织行业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推行家纺“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镇江市推动建立微信服务群,实现企业需求“实时发布”和检测机构“快速对接”;淮安市建立食药检所、质检中心与酒业企业合作机制,开放实验资源,开展跟班带训,推进产研融合。
用好“加减乘除”法 服务企业更优
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下属单位主动作为,做好服务企业“加减乘除”法。
提供便利服务做“加法”。连云港市开通快递送检通道,为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不见面、快速办”检验检测服务2000余批次;泰州市上线“药检通”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企业产品上市周期;宿迁市针对洋河地区酒企送检难问题,在洋河新区设立“国家白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洋河实验室”。
降低企业成本做“减法”。省特检院为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费用267.94万元;省质检院减免检验检测费用158万元;盐城市、扬州市减免检验检测费用均超过600万元。
应用技术成果做“乘法”。南京市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独创激光二维码数字技术,助力贵金属行业检测证书防伪升级;常州市检验验测标准认证研究院利用整合优势,为机器人相关企业提供一体化技术服务。
破解技术难题做“除法”,省计量院创新性为企业提供“嵌入式”计量测试服务;无锡市创新解决飞机蒙皮加工机器人精度测试难题;徐州市解决挖机检测溯源难题;苏州市助企解决电气技术测试难题。
下一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围绕全省“531”产业链培育工程开展调研,引导检验检测机构紧密对接全省13个重点产业集群,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要求,在解决关键检测技术难题上发挥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助力企业拥抱“数字”,走上“云端”。此外,还将注重总结专项行动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加以固化,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使服务产业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