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公共服务
联系我们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协会地址 : 南京市御道街58-2号 明御大厦703室
咨询热线 : 025-84490768、84487588
协会传真 : 025-84487588、84490768
标准化:质量强国战略支撑点

2022-08-04 15:43:15

来源:学习标准化

浏览879

质量强国战略作为国家级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在微观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宏观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这两点也是强国的标志之一。质量强国战略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中质量基础机制是基础,质量保障机制是有力支撑,质量提升机制是持续动力,质量监管是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中,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质量强国战略提供长效动力,同时也为质量提升活动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一、产品质量是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

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劳动力、资本和管理等要素投入的最终体现,也是质量管理环境、人文历史传统、法律法规环境等的综合反映。产品质量是质量强国战略的支点和基础。产品质量是质量发展物质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可以更好满足质量需求和质量效能提高,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将产品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我国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转变,民众不再满足低端产品,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当前消费增长面临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食品安全事故、产品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毒胶囊、皮革奶等现象此起彼伏。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当前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导致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不足并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工作。产品质量是衡量经济社会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标尺,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革的基础。

提升产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又需要为产品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诚信体系、制度和文化环境。因而,要建立产品质量长效发展机制,必须基于顶层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一揽子政策框架,推进产品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质量是质量强国战略重要支点

工程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产品,工程质量也就是一个产品的质量,工程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属性和特征称为质量特性。广义工程质量,不仅指满足设计需要而达到的标准质量,如安全性能、可靠程度、环境性等,而且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工程质量已经成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工程质量与国家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甚至是政治效益发挥作用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水利等工程领域不断扩大,国内工程质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全国范围内仍然存在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事故,恶性事件频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工程质量。一方面,要完善市场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责任追溯机制和标准化岗位责任制度;另一方面,工程质量有赖于加强政府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政府要逐步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完善诚信机制,构建统一的工程质量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多层次互动的监管体系。政府在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时,要注重运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三、服务质量是推进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过程中,要将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伴随着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因而,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推进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虽然服务业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但我国服务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部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服务需求;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仍相对不足,水平有待提高,服务业人才不足等等。要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必须改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善市场机制、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等。政府要全面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服务业与城镇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释放服务业生产力。运用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并带动和支持制造业等行业的质量发展。

四、标准制定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依据

标准在质量强国战略中发挥着支撑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依据,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杠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一个国家是否是质量强国,不仅反映在质量竞争力方面,也反映在是否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领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国标准化工作,能够为质量强国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对对外贸易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但标准供给短缺,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符,标准质量不高,在技术前沿领域标准供给不足,标准配套和更新速度较低。政府制定的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企业不愿执行或者难以实施。在经济转轨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政府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为主体、各类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其中,政府强制性标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对各部分标准进行精简,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制定和发布,实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一致,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予以确认。要结合社会组织体系改革,加快团体标准建设。国家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发展团体标准。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给予企业充分自主权,推动放活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信息公开制度。

五、质量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必然条件

质量管理是质量工作的核心内容。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效益,是保障和提升质量的必然条件。要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必须推进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但同时我国质量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质量责任仍未完全落实,技术创新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质量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力度有待强化。未来要通过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优化质量提升环境,建立质量宏观监测和发布制度;加大质量教育投入,多渠道宣传,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深入推广质量方法,促进实施质量经营;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质量和研发知识管理体系,以标准化为基础,逐步提升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加强信息化和技术指标数据库建设。